為穩步提升欒川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成效,欒川縣信用辦認真梳理工作經驗與不足,及時調整工作策略,在信用環境重點領域治理方面,取得較好突破和提升,助力全縣營商環境持續優化。
一是抓源頭、強規范,確保“雙公示”數據精準推送。“雙公示”數據歸集過程中,各單位由于職責權限不同,責任不夠明晰,極易造成推諉扯皮。針對該問題,縣信用辦工作人員分批走訪責任單位,建立動態溝通聯絡機制。各單位明確專人負責、專人對接,按照“誰辦理、誰產生、誰負責”的原則,確保在作出行政決定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,將“雙公示”信息準確報送。建立“日整改、月通報”工作機制,對各單位報送的數據信息進行審核,發現不合規數據,立即對接相關單位及時核查,追根溯源、立行立改;對問題頻發的單位建立零距離溝通機制,走訪座談,面對面溝通,確保問題化解;對于市信用辦反饋的存疑信息,要求涉及單位第一時間倒查反饋,提供情況說明,確保上報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。
二是嚴執行、精標準,確保信息時效質量“雙提升”。信用信息報送過程中,各責任單位涉及部門多、數據量大,經常出現數據填寫不規范造成數據上傳失敗。針對該問題,縣信用辦結合《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目錄》《欒川縣政府權責清單》,制定出《信息采集目錄清單》和數據動態統計表,設置專人對接聯絡各責任單位,完善數據采集流程,對數據質量嚴格審核把關,確保數據報送時效性和質量可靠性。同時,縣信用辦組織多次培訓活動,對數據報送標準、操作流程和填報進行解讀答疑,持續提升各部門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。
三是明重點、盯關鍵,靶向發力,精準破題攻堅。信用信息采集平臺歸集的數據類目較多,部分單位常態化報送數據持續性不強,導致信用數據出現更新頻次不及時和數據覆蓋面低的現象。針對該問題,縣信用辦轉變數據歸集整體“一把抓”的思路,采取逐項擊破的策略,以《信息采集目錄清單》為基礎,分階段持續加強對責任單位、責任股室和權責事項的督辦力度。針對水、氣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等重點領域,采取逐個單位下發通知,附帶專項數據模板,安排專人溝通講解,由責任單位統籌將信用數據內容分解至責任科室填報。通過以上操作,極大提升了數據報送效率,避免無人對接、推諉扯皮的困境,有效提升全縣數據歸集總量和更新頻次。
四是強宣傳、廣動員,“誠”風破浪助發展。信用修復機制是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,是失信主體解除懲戒措施的制度保障。針對失信治理工作,縣信用辦多措并舉,動員各相關部門廣泛參與,加強對高頻失信主體篩查和治理,積極為企業提供信用修復指導,確保信用修復全流程公益性。充分利用各時間節點宣傳活動,向企業普及信用修復的目的和意義,引導企業及時主動開展信用修復,消除失信風險和不良影響。借助誠信宣傳活動,廣泛動員全縣市場主體積極簽訂“信用承諾書”,引導經營主體樹立企業良好信譽,為優化營商環境筑牢誠信基石。
下一步,欒川縣信用辦將持續加強公共信用信息歸集,不斷拓展信用場景應用,提升企業失信治理成效,強化誠信宣傳,扎實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質增效,在全縣范圍內形成守信踐諾的良好社會氛圍。
來源:欒川縣信用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