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網北京7月4日電 (記者李彤)個人征信機構百行征信有了新舉措。近日,招聯消金、蘇寧消金、百度金融、樂信等15家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個人金融業務參與者、頭部企業與百行征信簽署了“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協議”。
“在政府大力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大背景下,百行征信作為互聯網信貸數據的統一采集和供應方,通過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,有助打破征信市場‘數據孤島’現象,減少‘多頭借貸’亂象,降低行業風險,讓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征信成本大幅降低。”一名業內人士表示,“這有利于互金行業走出低迷,穩步向好。”
完善個人征信 讓"老賴"無處遁形
近年來,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個人金融業務迅速增加,而此前央行征信中心并未能完全覆蓋這部分信貸行為,平臺間又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,導致個人多頭借貸、過度借貸、騙貸等現象屢禁不止。
有業內人士表示,2017年12月以來,現金貸行業遭遇了不良危機,多家上市平臺的財報數據都出現了較大撥備,這是多頭借貸鏈條斷裂后的負面效應。“當前,百行征信充當起個人征信市場“超級樞紐”的角色。今后,百行征信能夠進一步整合互聯網平臺信用數據,為每一個體建立完整的信用記錄,只要平臺用戶出現逾期現象,可體現在央行征信系統中,從而讓‘老賴’無處遁形。”
此外,由于百行征信是央行批準成立的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,它能夠與央行征信中心形成互補。百行征信將聯合互聯網金融和小微金融,著力服務長尾人群,填補傳統征信空白,為推進普惠金融提供有力支撐。
記者梳理發現,在采集個人信息時,百行征信要獲得個人授權,且特定用途特定授權,禁止一次授權反復使用、無限使用,并且不能將個人信用信息用于社交、婚戀等與借貸活動無關的場景。有利于解決多頭借貸及過度采集、非法采集、非法交易、數據濫用等數據亂象。
營造良性市場環境 讓從業企業受益
百行征信的成立和運行,是對行業要求規范發展呼聲的回應。記者梳理發現,行業內的探索此前就已在推動。在2016年9月,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組織建設的“互聯網金融行業信用信息共享平臺”正式開通,螞蟻金服、京東金融、分期樂等17家互聯網金融企業簽約,旨在推動行業內的信息共享。
企業將部分業務數據將上報至共享系統,接受政府監管機構、協會的監管,并且在成員企業之間流動,各單位可以從更多元的角度對借款人的信用狀況進行交叉比對,提高信息校驗的準確性。在采集和共享用戶信息時,也很好地堅持了最小化采集和用戶知情原則。
有專家表示,對百行征信而言,需要兩條腿走路:一方面理清信息采集的邊界和流程,建立與其他大數據公司信息共享的利益分配機制等;另一方面應基于現階段的數據基礎,同步開發個人征信服務產品,并在市場推廣使用中迭代更新。
“對市場而言,當前個人征信領域存在的一系列問題,既有信息孤島問題,還涉及到信息保護立法、居民信用意識提升等更高層面的認知。百行征信的出現進一步提升了信用的價值,但這只是一個起點,很多問題的解決還需打出‘組合拳’”。 上述專家說。